第24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(二)
[09-29 06:17:29] 来源:http://www.fbls168.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:9661次
概要:学生理解、记忆众多的知识点。教学过程:导入新课:展示《考生看榜图》,质疑此图反映了什么?并对此做简要评价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,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,必须进行变革。从而引而新内容的学习。出示学习目标:1.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、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。2.了解中国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。3.了解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。自学指导:自学要求: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,在课本上勾画出基本的知识点,自学掌握基础知识,然后同学之间补充完善,完成自学任务。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过程中,教师出示《京师大学堂》、鲁迅、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相应的资料和图片,激发学生的兴趣,加深学生的印象。1.我国近代前期的新式教育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?2.近代进步文学、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什么?3.完成下表:近代进步文学、艺术家 作品 教师要充分利用“温故知新” 的教学原则,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,如提出“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”“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、’“它们新在何处呢?” 等一系列问题,要求学生思考、回答。在此基础上,再引导学生思考,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,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,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危害呢?”弄清了这个问题,社会各界进步人土,纷纷呼吁废科举、兴学校,就不讲自明了。迫于形势,清政府拟定《奏定学堂章程》,宣布废除科举制,自然顺理成章。建议教师对《奏定学堂章程》给一个明确的评价。
文章www.fbls168.com
w
第24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(二)
学习目标:
1.知识与能力
通过本课学习,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后期,在文学艺术领域里,涌现出以鲁迅、郭沫若、赵树理、丁玲、徐悲鸿、聂耳、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;弘扬科学精神,批判封建愚昧,讴歌光明,鞭挞黑暗,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。
2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通过本课学习,联系旧有知识,使学生认识,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,反对迷信落后;追求人民民主,抨击专制独裁;讴歌民族独立,反抗外来侵略。
学习重点难点
重点是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;
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、记忆众多的知识点。
教学过程:
导入新课:
展示《考生看榜图》,质疑此图反映了什么?并对此做简要评价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,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,必须进行变革。从而引而新内容的学习。
出示学习目标:
1.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、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。
2.了解中国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。
3.了解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。
自学指导:
自学要求: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,在课本上勾画出基本的知识点,自学掌握基础知识,然后同学之间补充完善,完成自学任务。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过程中,教师出示《京师大学堂》、鲁迅、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相应的资料和图片,激发学生的兴趣,加深学生的印象。
1.我国近代前期的新式教育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?
2.近代进步文学、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什么?
3.完成下表:
近代进步文学、艺术家 作品
教师要充分利用“温故知新” 的教学原则,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,如提出“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”“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、’“它们新在何处呢?” 等一系列问题,要求学生思考、回答。在此基础上,再引导学生思考,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,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,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危害呢?”弄清了这个问题,社会各界进步人土,纷纷呼吁废科举、兴学校,就不讲自明了。迫于形势,清政府拟定《奏定学堂章程》,宣布废除科举制,自然顺理成章。建议教师对《奏定学堂章程》给一个明确的评价。《奏定学堂章程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。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,具有进步性。但是,它是在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 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,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,如经学,课时最多,仍然是立足于做官。这是它的局限性。另外,教师还需说明的一点是,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,废除的时间起点是1906年。
2.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,然后指出: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——宣传科学进步,反对迷信落后;追求人民民主,反对专制独裁;讴歌民族独立,反抗外来侵略。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的。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上任何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,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,揭示其讴歌光明,鞭挞黑暗。激励人民英勇奋斗的巨大号召力,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、情感、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。然后,启发学生效法教师,选择课本上另外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去进行分析,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。
3.指导学生按文学、艺术分类,编制“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”。这一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,或在课上完成,或在课下完成。这一活动对学生理解、记忆众多的知识点是有帮助的。
教师点拨:
1.洋务运动时期,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,改革教育,创办新式学堂;戊戌变法时期,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堂,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,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;后来清政府拟定《奏定学堂章程》,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,废除科举制度。
师生探究:
1.清朝晚期为什么要变革教育制度?
2.对照《奏定学堂章程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,课时与今天课程、课时设置,看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有这种不同?
3.出示鲁迅《狂人日记》中的一段,播放聂耳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看他们各主要怎样的主题思想?
教师点拨:
1.清朝的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,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,为清朝统治者培养了忠实的奴仆。而清朝后期随着闭关政策的破产,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,而科举制度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形势的需要,所以清政府开始逐步变革教育制度,向新式教育制度迈进。
2.《奏定学堂章程》设有“读经”“讲经”课,我们的课程表没有。它里面没有我们今天的化学、音乐等课程。另外,我们今天的政治课它叫“修身”,数学课它叫“算学”,生物课它叫“博物”,美术课它叫“图画”,体育课它叫“体操”。
两者相比较,最大的差别在于《奏定学堂章程》规定有“读经”“讲经”,而且所占课时比例很大,反映出它还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。
3.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借狂人之口,大胆揭露了封建礼教的“吃人”罪恶,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。聂耳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,激发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,争取民族解放的信心和斗志,建国时被定为国歌。
课堂延伸:
1.如果你生活在清朝晚期,你会从哪个方面来培养自己?为什么?
2.聂耳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创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,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。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新中国,人民政权也得到了巩固,再把它作为国歌,是否已经过时了?
教师点拨:
1.学生自由发言,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着想,以国家兴亡为己任,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。
2.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创作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,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,激励和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志和信心。现在我们受剥削受奴役的历史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,但我国现在仍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,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还比较落后,而且世界上的一些反华势力也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破坏,妄图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。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激励全国人民勿忘过去,发奋图强,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所以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作为国歌没有过时。
总结:
按照下面的纲要信号梳理本课知识: